【四养工程】学生篇㊴读《我与地坛》,热爱生命
【编者按】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落实“三结合五赋能”教育理念,通过引导和要求教师养德修为、身正为教的同时影响和熏染学生的道德养成。在学校统一安排下,特开展“四养工程”,构建具有365电子竞技官网特色的“一引领,二合力,三课堂,四养成,五争先”的“一二三四五”三全育人工作体系。
【阅读】获取知识、启智增慧、培养道德。
《我与地坛》是一本散文。我本不爱读散文,但是在阅读之后,我好像进入了史铁生的世界,走进了他的地坛。
那是一个荒芜的园子,门壁上耀眼的朱红已经淡褪,高墙坍圮,玉砌雕栏散落一地,漫步其中,随处可见茂盛的野草荒藤,苍幽的古柏,还有地面上,青苔上的车辙印。就这样,我和史铁生相遇了,整个地坛就我们两个人,连空气都是寂静的,在这片寂静中,史铁生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。
他说他的童年,追忆儿时的玩伴,穿白裙的珊珊,穿碎花裤子的八子,爱传话的小恒……那些玩伴们的故事,断断续续串联在一起,勾勒出一个动荡特殊的年代。他说他的母亲,在不安中目送他出门的母亲,下雪天推着他去看电影的母亲,不厌其烦为他找工作,想要帮他寻到一条生路的母亲,北海的菊花成了一生的遗憾,合欢树长成永恒的记忆。他说他的疾病,从一开始和命运打赌三个月一定会出院,到在深夜乞求上帝只是开了一个临时的玩笑,到空白的心由着一个死字而填满,再到悟出死亡是既定的结局,没死的时候总要做些什么,向死而生,找到了活下去的原因。
他说友谊,说地坛,说黄土地的情歌和关于好运设计的畅想,在他的言语中,我认识了史铁生。他不再是一个由标签组成的人形空白,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中的中年人,褪去了青年时期刚刚残疾的暴躁阴郁,消化了命运给予的遗憾与苦难,向每一个走进地坛的人讲述他的故事。
我对朋友说,我今天看了史铁生的书,很有感悟,他刚残疾时,整日里只想着死,后来他想明白了人迟早会死,他不必着急,他开始找些事情做,并最终靠写作找到了自己的生路。
朋友说,可他是一名大作家,他一定挣到了很多钱,他后来就过得不那么辛苦。是这样吗?
可是想要他好好活下去受尽苦楚的母亲,没来得及看到他的第一篇作品发表,没有看到他闯出了一条生路,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。可是他那么喜欢田径,连足球和文学都要为之让步,他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,是由谁保持的,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,但他二十一岁患病,从此被困于一张轮椅之上,只能去羡慕他人奔跑跳跃的身姿。可是他盼望着如果能有来世,要有一副健康的身躯,不要昏黑的梦和僵冷的身体。可是他曾走入过爱情,又摇着轮椅走出。可是他并不是生来就是那个有名的作家史铁生。以前,没有走近史铁生的我,单纯地以为功成名就的史铁生是幸运的,现在呢?谁能做出这样的假设?没有患病的史铁生还是能够参悟那样的人生,写下这样的文字?这些遗憾与痛苦对他而言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?“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?世上很多事是不堪说的。”史铁生这样对我说。“就命运而言,休论公道。”
生活中,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,比如,今天中午吃什么,晚上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,傍晚会不会下雨等等。在这些事情中,有些主观上判断决定的,吃什么,玩什么,这些为人所主导的是自我意志,那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变动的,天会不会下雨,买彩票会不会中大奖,这一类事我把它叫作命运。
命运作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,甚至带着一丝迷信味道的东西,却是构成生活的重要部分,影响着生活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活。而命运又是不公的,俗话说的同人不同命,就是这样的道理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真理,但不被命运眷顾,被生活戏弄的也大有人在。
但如果你要让我认命,我是不认的,你如果跟史铁生说要不就认命吧,他大概会把你请出地坛去。
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: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?我认为他在《扶轮问路》中给出了答案: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。
爱命运,爱生活,爱自我,别让命运操纵一切,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。我知道上帝不公,命运不公,但你已然遇上了不幸的事,怨恨、自暴自弃无法扭转局面,命运不可控,唯有自我意志能被掌握,既然死亡是既定的结局,在不幸的基础上试一试也没什么损失,如果不能向阳而生,向死而生也是一种活法。且“此一处陌生的地方,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、一次际遇,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。”